行业调整盘活有色冶金产业
“工业强市”历来是赤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但是,随着经济的发展,矿产资源的紧缺让一些资源依赖型城市始料不及,赤峰市较早地嗅出了一丝资源困乏阻碍经济发展的气息。
“为了提升赤峰市的工业化总体水平,加快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化发展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工业。”崔晓峰告诉笔者。《关于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决定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,时间是2007年。
作为赤峰市的优势特色产业,由政府部门主推,要求企业扩大产能,迅速形成集采选、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。一路走来,当地的有色冶金工业不仅在总量上有了新的跨越,而且在错综复杂的国际、国内经济环境下,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。截至目前,赤峰市112家有色金属矿山,日均3万吨矿石采选能力和逐步做大做强的有色金属冶炼能力,已显示出赤峰市的资源优势。
在此背景下,有色金属冶炼、加工尤其是深加工、精细化加工领域,带动了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式发展,赤峰市新型工业化进程顺利进行。
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,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工业,打造有色金属产业国家级基地、实现工业化?答案就是进行结构调整。
赤峰市明确目标,到2010年底,建成日采选能力4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以上、培育一大批大冶炼企业,大力推进有色金属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、延伸产业链条、提高附加值、加快技术进步、推动科技创新、重视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得力措施。
现在看,这一决策的提出和实施,不仅给未来赤峰市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还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的趋势,赤峰市相关产业得到带动,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。
为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发展,当地政府提出,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,坚持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,坚持集群化、基地化发展,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,在近期内,使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日采选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,年冶炼能力达到80万吨,有色金属年深加工超30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。
前景与“钱”景的博弈
尽管有色金属工业正在赤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赤峰市也不断受到外界的瞩目,
但是,若以此来说赤峰有色金属产业已走出低谷还言之尚早。事实上,赤峰市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
赤峰市有色金属工业要想做大做强,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。尤其是在探矿资金和技术、人才方面,由于缺少资金的持续支持,很多矿产资源在探矿初期因资金断档不能继续探矿的事情时有发生,严重制约了当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步伐。
资金、技术的制约带来的阻碍同时也是中科院考察专家的一块心病,他们曾在一份调查评估报告中希望引起上级政府、学术界、地勘单位、矿山企业,以及各种投资者的关注。
因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,当地有色金属产业产品市场萎缩,产品售价骤降,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,企业利润空间缩小。一些企业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。
建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区的赤峰金峰集团,是一家起步于萤石开采后发展成以铜冶炼电解、深加工、硫酸深加工等铜产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。
|